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呼和浩特市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管理办法

时间:2024-06-26 13:54:5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64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呼和浩特市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


呼和浩特市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管理办法

颁布日期:2001-9-22
实施日期:2002-3-1
颁布单位: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题注】 (2001年6月29日呼和浩特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1年9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章名】 全文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的管理,保障蒙汉两种文字的平等地位,促进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规范化、标准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下列社会市面用文,必须蒙汉两种文字并用:
(一)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会标、条幅、横幅;
(二)单位名称、报刊名称、公章、文件头、牌匾、证件、奖状、锦旗及印有党政机关、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名称的信封、信纸;
(三)机场名称、车站站名、交通标志、机动车辆车门上的单位名称;
(四)街道名称、路标、店牌、门牌、公共场所的设施名称、界牌;
(五)行政司法机关的布告、标语;
(六)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
(七)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的其他社会市面用字。
第四条 市和旗(县、区)人民政府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工作,做好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的指导、管理、检查、督促工作。
公安、工商、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范围配合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社会市面并用的蒙汉两种文字应当使用规范用字,并按下列规定书写、制作、挂放:
(一)横写的,蒙古文在上、汉文在下,或者蒙古文在前、汉文在后;
(二)竖写的,蒙古文在左、汉文在右;
(三)环形写的,从左向右蒙古文在外环、汉文在内环,或者蒙古文在左半环、汉文在右半环;
(四)蒙汉两种文字的字号规格协调,制作的材质一致;
(五)蒙汉两种文字分别写在两块牌匾上的,蒙文牌匾挂在左边、汉文牌匾挂在右边,或者蒙文牌匾挂在上边、汉文牌匾挂在下边。
第六条 从事翻译、书写、制作社会市面蒙汉两种并用文字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应当经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发给资格证书,方可从业。
第七条 社会市面并用的蒙汉两种文字要规范、无误,并保持字迹完整清晰。
第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蒙汉两种文字没有并用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蒙汉两种文字并用不规范、不标准或者文字残缺不全、模糊不清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承揽制作社会市面蒙汉两种并用文字的,由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条 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呼和浩特市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管理办法》的决议
【题注】 (2001年9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章名】 全文
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呼和浩特市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管理办法》,由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积极做好控制中小学生流失、严禁使用童工工作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


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积极做好控制中小学生流失、严禁使用童工工作的通知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共青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总政组织部,武警总部政治部,全国铁道团委,全国民航团委,中直机关团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委:

  最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一些农村和沿海开放地区,中小学生流失数量惊人。据国家教委最近统计,上一学年,全国城乡小学在校学生流失378万多名,平均流失率为2.9%;初中在校学生流失361万多名,平均流失率为6.1%,均比1986至1987学年度有所上升。一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檀自招用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做工、经商的现象也十分严重。这两种现象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大量新文盲增加,干扰了《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还有相当一部分流失的中小学生流落街头,有的被不法分子引诱走上犯罪道路,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解决青少年的受教育问题、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提高我国未来劳动者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为了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保证《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控制目前中小学生大量流失和使用童工的现象,特通知如下:

  一、各级共青团组织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把解决中小学生失学、做童工的问题作为自己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从根本上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和杜绝使用童工。

  二、要根据共青团工作的特点,配合当地的教育、劳动、工商等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运用青少年报刊和培训班、宣传周、咨询日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义务教育法》、《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贯彻中央有关部委的通知精神,提高企业、学校、家长乃至每个公民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三、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本地中小学生失学和使用童工的情况,并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动和促进制定相应的法律和具体规定。

  四、要理直气壮地代表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在中小学生合法的受教育权利被侵害、身心健康受到威胁时,有关团组织要挺身而出。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使用童工的情况有责任检举,并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处理;同时,要尽可能地动员、说服已流失的中小学生复学,对确有困难难以接受义务教育者,要协助教育、劳动等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地组织他们参加其他形式的文化、技术培训,使他们受到当地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这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好的经验,请及时报团中央青少年立法办公室。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公检法司机关不得成立“讨债公司”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公检法司机关不得成立“讨债公司”的通知

1988年6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等

最近,有的地方的公、检、法、司机关单独或者联合成立所谓“讨债公司”,以企业法人的形式,接受经济活动中债权人的委托,为债权人追索欠债。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第一,它违反了中央三令五申的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第二,公、检、法、司机关以法人形式出面替当事人追索欠债,为经济纠纷的一方当事人服务,这与其本身担负的任务不符。第三,客观上容易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损害公、检、法、司机关的声誉,降低司法机关的威信。第四,由此可能造成少数公、检、法、司机关利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为本单位或者个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总之,这种做法的危害很大。经研究,决定如下:
一、各级公、检、法、司机关,一律不准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成立“讨债公司”及其他类似的企业。对经济活动中当事人之间的债务纠纷,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处理。
二、已经成立的“讨债公司”,应当尽快撤销,并终止办理已承接的委托事项;如属与公、检、法、司以外的其他部门合办的,要尽快撤回人员、资金,做到完全脱离。同时,要做好善后工作。
三、各级公、检、法、司机关要加强对干警的政治思想教育,树立依法办事、清正廉洁的好风气。同时,要在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积极帮助干警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
以上通知,望认真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