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有关招标投标程序的通知

时间:2024-07-22 07:33:0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00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有关招标投标程序的通知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有关招标投标程序的通知

洪府厅发〔2012〕62号


市直各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招标投标活动,鼓励社会各投资主体参与我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维护项目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城市建设发展格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规范政府投资项目BT融资建设招标投标程序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适用范围

  本通知规定的程序适用于政府主导投资的城市建设重大重点建设项目,并符合以下条件:

  (一)已确定BT项目的业主,且采用BT建设模式获得政府批准或审批部门核准;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相关项目审批报建手续的,已经履行审批手续;

  (三)项目招标范围及项目回购费用的标准、方式及期限已获政府批准;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工程种类划分及招标方式确定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点,划分为一般工程和特殊工程。一般工程是指技术难度不大、采用传统工艺可完成的工程,如:一般城市道路桥梁、房屋建筑、园林绿化等项目。特殊工程是指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的工程,如:城市特大桥、高架桥、隧道、轨道交通、超高层建筑等项目。

  工程投资承包商是指既承担BT项目的投资,又同时承担BT项目施工总承包的投资承包商。一般工程投资承包商原则上从“BT项目预选投资承包商库”中确定(具体流程详见附件1);特殊工程投资承包商原则上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具体流程详见附件2)。所有BT项目招投标必须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三、BT项目预选投资承包商的确定

  由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建委等有关部门尽快组建“南昌市BT项目预选投资承包商库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建立“BT项目预选投资承包商库”。建库及确定预选投资承包商的基本程序为“项目公开、自愿参与、批量预审、必要审查、法人确认、动态管理”,具体程序如下:

  1、向全社会发布公告,建立 “BT项目预选投资承包商库”, 并预留其法人代表的指纹。

  2、每年10月份左右确定下一年度采用BT模式建设的项目投资计划,12月份中旬公布下一年度项目投资计划,并发布拟建BT项目预选投资承包商的公告,接受已入库且符合报名条件的投资承包商对单个BT项目的预先报名。

  3、单个BT项目正式启动后,由项目业主发布BT项目招标公告,接受已预先报名的投资承包商参与投标。当入闱投资承包商数量较多时,随机确定不多于11家符合资格条件的投资承包商入闱参与投标。对已入库但未预先报名的投资承包商,在入闱名额内采用摇号、抽签等随机方式筛选确定。

  4、BT项目原则上采用费率招标方式确定,所有入闱投资承包商应按招标文件要求,在投标文件中对费率、项目主要施工管理人员、不挂靠、不转包、不违法分包等方面进行承诺,在递交投标文件的同时,预留项目主要施工管理人员的指纹以便履约检查。

  5、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中的施工方案可行性、招标文件响应与否等内容进行符合性评审,所有通过符合性审查的投标人均确定为推荐中标候选人。

  6、在通过符合性评审的推荐中标候选人中,采用摇号或抽签等随机方式确定中标候选人排序。

  四、加强BT项目预选承包商的监督管理

  1、当报名参与项目的投资承包商在三人以上(含三人)时,采用招标方式确定中标候选人排序;当项目经两次公告后,报名参与项目的投资承包商仅为二人时,经市发改委核准可转为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由该BT项目工作小组(一般由业主、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建委等相关部门组成)通过对投资承包商的经济实力、技术力量、管理经验、类似业绩和履约信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后确定中标候选人排序;当项目经两次公告后,报名参与项目的投资承包商仅为一人时,在费率不变的前提下,经市发改委核准后可由BT项目工作小组采用对等谈判方式直接确定为中标候选人,或重新设置招标条件另行招标。

  2、市发改委、市建委要建立“BT项目预选投资承包商库”的入库标准和考核办法,每年定期公布入库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具体办法由市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3、BT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投资承包商后,要严格落实BT项目法人责任制,强化并规范合同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变更审批、跟踪审计和建筑材料入场核验等相关制度,切实加强对BT项目投资承包商的现场监管,尤其要加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主要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进度、投资达到规定要求。项目业主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为BT项目建设质量承担永久责任,其他参建单位按照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承担相应责任。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建委等市直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切实加强BT项目投资、质量、安全、进度、廉政、履约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确保BT项目顺利实施、早见成效。

  4、其他BT项目招标可参照本通知规定程序进行。

  附件:1、一般工程采取BT模式招标流程

     2、特殊工程采取BT模式招标流程

  http://xxgk.nc.gov.cn/bmgkxx/szfb_3_1/fgwj/qtygwj/201205/t20120528_444765.htm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伊春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伊春市人民政府


伊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伊春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

伊政发〔2008〕4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林业局、厂、公司,市属、省属、中属企事业单位,市政府各委、办、局:
《伊春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十二届五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伊春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域内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经营和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家庭供应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普通居民住房。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市发改、规划、国土资源、财政、物价、民政、公用事业、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经济适用住房的各项管理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应当指定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经济适用住房工作的指导和实施管理。
第五条 经济适用住房实行政府组织,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选址、统一管理。
第六条 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经营和管理,应当遵循合理布局、节约用地、标准适度、功能齐全、让利于民的原则。
第七条 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划布局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要求,建设项目的选址原则限定在棚户区内。
第八条 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发改、规划、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负责编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统筹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年度计划,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并在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统筹安排。
第九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以行政划拨的方式供应,对其含有的非住房用地以出让方式供应。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确保优先供应。
第十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第十一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可以以在建项目做抵押,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开发贷款。
第十二条 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由各区(局)政府提出申请,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发改、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踏察选址,组织论证,提出拟建项目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中商服用房不享受经济适用住房优惠政策,其房屋价格可以按市场价格出售。
第十四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标准以中小户型为主,考虑到我市居民单户家庭人口的实际情况,单套户型建筑面积最小不得低于30平方米,最大不得超过90平方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单套户型总面积不得超过项目总建筑面积的30%。
第十五条 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构成按规定包括下列内容:
(一)征地和拆迁安置补偿费;
(二)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
(三)房屋建筑安装工程费;
(四)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含非营业性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
(五)不超过(一)至(四)项费用之和2%的管理费;
(六)贷款利息;
(七)税金;
(八) 不超过(一)至(四)项费用之和3%的利润。
第十六条 下列费用不得计入经济适用住房价格:
(一)住宅小区内经营设施的建设费用;
(二)开发经营企业留用的办公用房、经营用房的建筑安装费用及应分摊的各种费用;
(三)各种与住房开发经营无关的集资、赞助、捐赠和其他费用;
(四)各种赔偿金、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款;
(五)按规定已经减免及其他不应计入价格的费用。
第十七条 经济适用住房应当坚持保本微利的原则。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基准价格由开发成本、税金和开发利润3部分构成,开发成本由市物价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核定,开发利润率不得高于3%。市、县人民政府直接组织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只能按成本价销售,不得有利润。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应当实行明码标价制度,具体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的意见》(伊政综〔2005〕4号)文件办理。
第十八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物价等有关部门,定期将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单位、销售价格等信息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对象应当限定在具有本市城镇户口(含符合安置条件的军队人员)的低收入家庭,优先向危房棚户区和市政府批准的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被拆迁居民出售。城市低收入家庭中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家庭收入符合市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家庭标准;
(二)无房或者现住房面积低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标准;
(三)市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工程或危房棚户区改造涉及的被拆迁居民家庭;
(四)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条 经济适用住房资格申请采取个人申请,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局)、县(市)人民政府逐级审核并公示的方式认定,审核单位应当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住房状况进行核实。对符合购买条件的购房人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购买资格认定文件。
第二十一条 从2008年开始,新批建的经济适用住房,房屋、土地登记部门为购房人办理权属登记时应当在权属证上注明经济适用住房、划拨土地。在2007年底以前审批、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已销售的仍按原办法执行,尚未销售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需上市交易的,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缴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缴纳后取得完全产权。
第二十三条 开发建设单位销售经济适用住房应当按照规定取得《伊春市经济适用住房预售许可证》后方可销售经济适用住房。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给持有购买资格认定文件的购买人,并应当定期将经济适用住房销售情况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销售经济适用住房时,应当向购房者出示《伊春市经济适用住房预售许可证》和市物价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文件。
第二十六条 销售经济适用住房,应当使用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伊春市经济适用住房买卖合同书》文本和税务部门监制的专用发票。
第二十七条 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竣工后,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有关部门对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划设计、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庭院配套等进行综合验收。
经济适用住房工程质量验收,同普通商品房一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经济适用住房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八条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应当对其开发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工程质量承担责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供应等单位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承担相应责任。
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定期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并核验《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
经济适用住房销售时,建设单位应当向购房人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第二十九条 经济适用住房应当按照物业管理有关规定实行物业管理。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将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经济适用住房交付使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一条 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已购经济适用住房的后续管理,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对已购经济适用住房家庭的居住人员、房屋的使用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
第三十二条 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中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
(一)擅自改变经济适用住房用地性质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
(二)擅自提高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三)未取得资格的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其所购买的住房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限期按原价格并考虑折旧等因素作价收购;不能收购的,由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责成其补缴经济适用住房与同地段同类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差,并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对弄虚作假、隐瞒家庭收入和住房条件,骗购经济适用住房的个人,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适用住房主管部门限期按原价格并考虑折旧等因素作价收回所购住房,并依法和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出具虚假证明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四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三十六条 铁力市、嘉荫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1999年发布的《伊春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全国联行往来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全国联行往来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5年3月24日,中国农业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计划单列市分行,总行营业部、国际业务部清算中心、信用卡部:
为加强全国联行机构的管理,提高对帐质量,加快对帐进度,保证联行对帐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总行制订了《中国农业银行全国联行往来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各行要有计划、有步骤组织联行人员认真学习“办法”,抓好联行机构的管理工作,确保“办法”真正落到实处,使机构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新增联行机构在每季通报启用日期之前,不得向各通汇机构填发报单,各通汇机构也不得提前向新增联行机构填发报单,避免造成对帐工作的混乱。
三、各行申请增补联行机构时,须将新增联行机构营业执照及金融许可证号码详细填列在附表二的“备注”栏内。
四、新制订的《中国农业银行全国联行往来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自文到之日起施行,以前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有抵触的均按本“办法”执行。

附:中国农业银行全国联行往来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国联行往来机构(以下简称联行机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保证联行业务和联行对帐工作的顺利进行,加速联行资金周转,维护资金安全,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联行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联行机构的设立、撤销、变更的审批权集中在总行;日常的监督、检查、申报机构的审核工作由分行负责。
第三条 总行按季审批印发联行机构变动表,通报联行机构增补、变更、撤销等情况。
第四条 全国联行机构的申请、设立、变更、撤销和日常管理工作均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联行机构的设立条件
第五条 申请参加全国联行往来的机构必须是办理存、贷、结算业务的营业机构和各级管理机构。
第六条 必须达到一定的联行业务量。联行往来业务量日平均必须在五笔(含五笔)以上(县支行及其以上管理机构不受此限制)。
第七条 办理全国联行业务的营业机构必须配备联行专(兼)职记帐员、复核员两人以上,人员变动必须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
第八条 必须做到联行印、押(编押机)、证三人分管分用。

第三章 联行机构申报
第九条 联行行号是联行机构的代号,由总行负责核发。
第十条 需申请增设联行机构的各级行处,应将行号、行址、邮政编码、业务量、电话号码等内容,详细填制“×××行通汇申请表”(附表一),还要将邮电局电报挂号凭照(复印件)、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当地人民银行颁发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复印件)一并上报管辖分行。
第十一条 联行机构名称按隶属关系逐级填写、并选用分行(营业部)、中心支行(营业部)、支行、办事处、分理处(营业所)。
第十二条 各级行对辖内申请增设联行机构必须严格审核,并进行可行性调查,包括区域经济状况及发展前景、邮电通讯条件、安全防范措施、人员配备情况、联行业务量及内部管理状况等,并写出书面报告上报管辖分行。
第十三条 管辖分行对需增设、变更、撤销行号的联行机构,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内按规定要求填制“申报表”(附表二)、“变更表”(附表三)和“撤销表”(附表四)一式两份,以正式文件报达总行。经总行审核批准并编印《中国农业银行联行机构变动表》(以下简称机构变动表)通报全国各通汇行。
第十四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行不予受理。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二章规定要求;
(二)没有申请报告;
(三)不认真填写“申报表”、“变更表”和“撤销表”;
(四)超过规定上报时间。
第十五条 对本期申报未批的联行机构,如需增设,下期须重新申报。

第四章 联行机构撤销
第十六条 对各管辖分行申请撤销的联行机构,经总行审核后予以撤销;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联行机构,总行一经发现立即撤销。
(一)行号重复使用;
(二)业务量达不到规定要求,无发展前途;
(三)先申报机构,后办电报挂号或根本无电报挂号;
(四)会计基础工作差,管理混乱,出现重大责任事故、发生联行案件的机构。
第十七条 被撤销联行机构必须做到:
(一)机构变动表内通报撤销的行号自撤销日起,应停发联行报单,各联行机构也不得再向被撤销行号的机构填发联行报单;被撤销行号的机构自撤销日以后收到有关联行机构在撤销日前填发的报单,应由负责清理行受理;
(二)被撤销联行机构的联行专用章、密押(编押机)、凭证、钢印、压数机等应在撤销日起立即上交分行;密押(编押机)移交清理行,一个月后由清理行上交管辖分行;
(三)属本管辖分行内被撤销的联行机构,在全国联行往来帐务结平后,从计算机内删除该机构行号;不属本管辖分行撤销的联行机构,收到变动表后,立即删除该机构行号。
第十八条 对撤销停用的联行行号、应严格掌握,慎重处理,不得在短期内对同一行处的行号反复撤销、核发。
第十九条 已撤销的联行行号必须从撤销的年度起,第三年方能重新发给新增联行机构使用。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制定,其解释和修改权属总行。
第二十一条 根据本“办法”结合本行实际需要,各行可在辖内制订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附表:一
×××行通汇申请表
年 月 日
------------------------------------------------------------------------------------------
| 申请行行号: | |详细地址| |邮政编码| |
|------------------------------|----------|------------------------------------------|
| 日平均业务量 | | | | | |
|------------------------------|----|主要| |经常| |
| 其 |日平均全国联行业务量 | |开户| |通汇| |
| |----------------------|----|单位| |地点| |
| 中 | 日平均省辖业务量 | | | | | |
|------------------------------|----| | | | |
| 是否办理电汇 | | | | | |
|------------------------------|----| | | | |
| 单(或双)设机构 | | | | | |
|------------------------------|----| | | | |
| 营业执照、金融许可证号码 | | | | | |
|------------------------------|----| | | | |
| 电话号码 | | | | | |
|--------------------------------------------------------------------------------------|
| | | 从事会计 | 联行印、押、证分管情况 | |
| 联 |姓名| |----------------------------------------------------------|
| 行 | | 专业年限 | | | | | | |
| 人 | | |申| |市、地| | | |
| 员 | | |请| |州、行| |备| |
| 配 | | |行| |审查意| | | |
| 备 | | |盖| |见 | | | |
| 情 | | |章| | | |注| |
| 况 | | | | 年 月 日 | | | | |
| | | | |县(市、区)行盖章| |盖章 年 月 日| | |
------------------------------------------------------------------------------------------
附表:二
中国农业银行×××分行增设全国联行机构申报表
年 月 日
------------------------------------------------------------------------------------------------------------------
| | | 电报 | | | | | | |联行往来|联行专(兼)| |
| 页数 |行 号| |隶属关系|行 名|邮政编码|行 址|收报局|电 话| | |备 注|
| | | 挂号 | | | | | | |日均笔数|职工作人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式二份 公章: 会计主管: 制表人:
附表:三
中国农业银行×××分行变更全国联行机构申报表
年 月 日
------------------------------------------------------------------------------------
| 页数 | 行 号 | 变更前项目及内容 | 变更后项目及内容 |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式二份 公章: 会计主管: 制表人:
附表:四
中国农业银行×××分行撤销全国联行机构申报表
年 月 日
------------------------------------------------------------------------------
| | | | 负责清理行 | |
| 页数 | 行 号 | 行 名 |----------------------| 备 注 |
| | | |行 号| 行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式二份 公章: 会计主管: 制表人: